找到相关内容5540篇,用时16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惠洪文字禅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

    故曰:“有德者必有言。”又曰:“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!”虽古之圣人,莫能外此。则知法者,观人之根大小,又岂有他术乎?[47]鉴于《林间录》中颇多关于禅师“得道浅深之候”的内容,因此可将这段话...

    周裕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3474540.html
  • 智顗「四意消文」的解经方法论

    不见,慈善根力远而自通,感应道交故,用因缘释也。夫众生求脱此机众矣,圣人起应亦众矣,此义更广处中在何?然大经云︰慈善根力有无量门,略则神通。若十方机感,旷若虚空,今论娑婆国土,音声佛事,则甘露门开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074723.html
  • “学”、“证”之间——近代以来佛教研究方法的困境及其反思

    在此,太虚认为东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,与西方文化的渐进积累与逻辑推演不同,佛教文化及中国文化则主要是发乎“心”,佛儒这种两种文化最初都是是发乎圣人之心,而其文化的承传主要是此“心”的体证与相传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474754.html
  • 论敦煌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

    明镜悬空,鉴照万象,象  21.至则见,镜无去来,圣人用心其犹若是。故《涅槃经》云:  22.“拘那含牟尼佛时名曰法镜”。(注:昙无谶译《大般涅槃经》卷15,《大正藏》第12册,第452页。)《庄子》...

    刘永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574812.html
  • 近年来国内敦煌语词校释研究专著四种述评

    ,欲恼圣人,剩烈(列)奢化(华)艳质。”剩烈,《变文集》原校作“盛装”。《校注》:“‘剩’为多、盛之义,字不烦改。本篇下文‘莫不剩装美貌’、‘呈珠颜而剩逞妖容’,原亦校‘剩’为‘盛’,其误同。‘烈’...

    方一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674813.html
  • 敦煌写本《孝子传》及其相关问题

    ]圣人[贷]钱一万,即千贯也,将殡其父。葬殡已毕,遂来偿债。道逢一女,愿欲与永为妻。永曰:“仆贫寒如是,父终无以殡送,取主人钱一万,今充身偿债为奴,乌敢屈娘予。”妇人曰:“心所相乐,诚不耻也。”永[不...

    曲金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574858.html
  • 敦煌写卷P.2555《白云歌》再探

    白云必从龙。”“云从龙”出自儒家经典《周易》。《周易?乾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又“栾巴噀酒应随去,子晋吹笙定伴来”句,事出《后汉书》和《太平广记》。《后汉书?栾巴传》李贤注引《神仙传》...

    王志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574859.html
  • 憧憬雪域高原的神圣——对青藏高原特有的朝圣壮举的遐想

    至高无上的苯波教始祖,苯波教徒将他尊崇至与佛祖释迦牟尼、汉地圣贤孔子同时代的先哲,并赋予各种神通和成相故事,是主宰一切的圣人,是蕃域高原本土宗教的奠基人和远古藏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。辛饶?米沃且的一生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574927.html
  • 陈兵教授 :现代青年人应该如何学佛

    向三恶道里去。 四、断烦恼与恋爱、婚姻的矛盾 人是欲界众生,由先世烦恼惑业,感得粗重的血肉之躯。除了乘愿再来的三果以上圣人,一般生理正常的男女,到了青春期,随性成熟,莫不有生理上性的欲求、心理上爱异性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676339.html
  • 【地藏经】浅释--净慧法师

    ,以慈悲为最大的快乐。诸分身菩萨,不管是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还是到这个世间示现做人的时候,他一修就能成就。虽然示现众生身,但这个肉体之身就可以享受极乐世界的待遇。体验到肉体极乐的圣人自己不说,世人无从...。修行人的乐,多数是乐而不是苦,与凡人不同,凡人的苦多,圣人的乐多。在无间地狱里全是苦,没有一点乐,连乐的念头都生不起。这就是众生的缘,五种恶因感召的五种恶果。 【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】 佛对南阎浮提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276374.html